林峰:疫后文旅地产将迎爆发式发展
作者:admin 来源:互联网 2020-04-03
他强调,文旅产业地产发展迎来好时机,现在是进行项目开发的极好时期,关键在于如何包装好项目,用好政府支持政策,用好资金杠杆、政策杠杆、土地杠杆。消费的大规模化不大可能形成报复性反弹,因此有限的消费释放结构需要在竞争中利用新消费趋势,去抢游客、抢眼球、抢发展、抢模式。
疫情对经济和文旅地产的影响
疫情蔓延带来的经济影响超出预期。WHO新兴疾病部门主管范科霍夫表示,目前尚无法确定这一大流行病在全球何时达到顶峰。根据平安旗下研究院发布的全球疫情预测报告,将各国分为早期管控、中期管控、晚期管控三种模式。预计美国、伊朗、法国和德国的最终每百万人口累计确诊人数将分别达到910、800、1100和1200例左右。
世界经济进入衰退已基本成为定局,表现为消费衰退、金融市场震荡、冲击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逆全球化和保护主义势力借势猖獗。对中国经济以及文旅产业、文旅地产影响巨大,包括“进出口风险、产业链风险、金融市场风险、供应链风险、二次蔓延风险”等五大风险。
受经济与疫情影响,预计旅游产业在今年上半年收入损失42%,地产损失远远大于文旅产业损失,因为地产消费购买和不动产购买在上半年受到制约,特别是旅游和旅游地产深度关联后更加受到影响。
疫情下政策解读
疫情发生前,消费刺激政策层出不穷,文化和旅游消费被重视。刺激消费扩内需也是当前疫情阶段重要任务。3月13日,国家发改委等23个部门联合出台《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16省市发放42亿消费券或带动消费额外上升20%,涵盖餐饮、文旅、健身等生活众多方面。
房地产政策仍是“稳”字当头,一些地方政策支持发放购房补贴。看待文旅地产要基于产业地产的思维,不能以住宅地产的思维方式。
2、企业扶持政策
建设用地审批权力的下放,重大项目开工的促进措施,财政、专项债、特别国债带动下推动重点项目审批。其中,文化和旅游领域获得了57亿元今年第一批中央预算内投资,485个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设施、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得到支持。(扩展阅读:数万亿基建潮下,文旅项目投资加速)
另外,农业用地的放开,即农业用地、宅基地可以转为集体建设用地,集体建设用地可以入市交易,作为租赁型住宅或产业型用地,是完全可以通过集体经济与社会投资相互结合的股权投资模式和出租租赁运营模式,有效的实现乡村振兴中文旅产业地产发展的突破性思路,对于大型城市周边项目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抓住这个时机开展项目前期,特别是利用相对低成本的国有土地和低成本的集体建设用地开展文旅项非常重要。
3月30日,自然资源部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重点涉及部署构建国土空间规划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优化建设用地审批制度、巩固农村土地三项制度改革成果、坚持问题导向,将实践中的成熟经验写入条例。
疫情期间,宅经济爆发,云生活普及,非接触式消费崛起,健康保健支出增加,这都重塑了消费者新消费习惯,催生线上消费习惯、自助生活习惯、非接触式消费、健康养生消费。人们也更加注重云服务、健康服务、自助服务、非接触式服务四大服务体系的建立。消费趋势的改变,要求供给侧产品进行调整。
要利用好四个手段:1、网红引爆,打造新营销系统;2、文旅增效,实现多业态服务;3、智慧赋能,实现新服务模式;4、康养提质,形成社区康养系统。
文旅产业地产是产业地产,负利率时代,房地产投资依然受到青睐。房地产作为不动产,本身的价值将成为很好的支撑,形成良好的投资价值“产业+地产”将成为新发展趋势。


基于此,未来一段时间文旅地产的发展与走势:
二、消费的大规模化不大可能形成报复性反弹,因此有限的消费释放结构,需要在竞争中,利用新消费趋势去抢游客、抢眼球、抢发展、抢模式
1.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不对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读者参考。
2.本文所提供的摄影照片,插画,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3.本站部分资源来自互联网,我们转载的目的是在于信息的传播,而非商业用途,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相关内容。
投诉邮箱:
276071892@qq.com。